大連某建筑外保溫層半年內(nèi)三次脫落的啟示
中國的建筑保溫行業(yè),雖然整體上只有十幾年的歷史,卻有一個十分詭異的現(xiàn)象:那就是年頭越“久遠”的保溫體系,越“固若金湯”;越年輕的系統(tǒng),反而事故頻發(fā)。比如,一九九三年國內(nèi)第一個采用專威特外墻外保溫體系的裕京花園,外墻面至今完好無損;一九九四年中建一局科研所的薄抹灰外墻保溫體系實驗樓,至今也沒問題。反觀近年來的外墻外保溫體系,事故的發(fā)生率卻遠遠高于十年前的老墻面。比如大連某建筑,保溫體系上墻后,僅僅半年時間,就出現(xiàn)三次脫落事故。
去年11月份脫落
今年3月22日脫落
今年4月2日脫落
為何越年輕的保溫體系越躁動不安,搖搖欲墜?回顧一下中國的建筑保溫史,有兩個時間節(jié)點上發(fā)生的事情,值得大家深思。
第一個節(jié)點是二〇〇五年前后,大量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。以干混砂漿為例,可再分散乳膠粉的摻量一再降低直至歸零,品牌也逐漸“國產(chǎn)化”,甚至使用“樹脂膠粉”,價格也降低六七百元一噸,勉強高于水泥價。這種砂漿上墻,豈不是糞土之墻不可圬也?
那一波假冒偽劣產(chǎn)品的最大副產(chǎn)品是促使“六十五號文件”的出臺,雖然在那之前的“四十六號文件”已經(jīng)對建筑外保溫的防火有所規(guī)范,但大家都置若罔聞,消防部門每日為建筑工地滅火而疲于奔命,最后干脆一紙布告:非A級保溫材料不得上墻。
六十五號文件雖然已經(jīng)不再執(zhí)行,但它卻打破了EPS板一枝獨秀的格局,變成了保溫材料百花齊放的局面。
這實際上迎來了又一個重要的時間節(jié)點。二〇一一以后,各種建筑保溫材料悉數(shù)被搬上墻,這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,特別是巖棉、酚醛等不燃或難燃材料,對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沈陽開發(fā)區(qū)一棟用巖棉薄抹灰建筑的墻皮脫落
但這里有一個致命的問題,所有的材料都套用薄抹灰體系,甚至是外罩一層厚厚鎧甲、內(nèi)裹有機泡沫的那種A級保溫板,也用30%的粘結砂漿貼到墻上完事。這是造成一年以后的建筑保溫事故頻發(fā)的一個原因。中國的建筑保溫圈里同仁們特別愿意拿外國的保溫市場說事,巖棉廠家說,俄羅斯、北歐、波蘭都用巖棉,所以我們也應該用點不著火的巖棉;酚醛板廠家說,世界上最發(fā)達的美國、日本、英國都在用酚醛,我們憑什么不用;苯板廠說看看外墻保溫的鼻祖德國,人家不還是用苯板(含黑苯板)嗎?
實際上,在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注意國情。一是氣候因素,中國處于典型的東亞季風帶上,冬季嚴寒、夏季酷暑,和處在西風帶上的歐洲沒什么可比性,和兩面靠近大洋的美國也有區(qū)別。德國柏林和中國內(nèi)蒙古根河在同一緯度,把柏林的被動式建筑原封不動搬到根河,基本上就是一座冰窖。
其二、建筑形式不同,前幾天有一件事情讓見多識廣的比爾蓋茨大吃一驚,原來2011-2013年中國三年的水泥用量遠超過最發(fā)達國家美國二十世紀一百年的用量。所以中國的高層建筑雄冠全球,各類高層建筑層出不窮。
高大的建筑配上極端的天氣,就需要相應的保溫體系,一棟一百米的大樓如果照搬美國底特律郊區(qū)一棟三層Townhouse的保溫做法,出事是遲早的。